5月12日下午 ,陳俊勇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在京舉辦
,來自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yè)的領導
、專家歡聚一堂,回望測繪前輩燦爛碩果,研討學術大家精深思想
,共同慶賀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八十華誕。中國科學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zhí)行主席白春禮發(fā)來賀信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春峰
,總參測繪導航局副局長楊寶峰出席會議并講話
。
王春峰說,陳俊勇院士是享譽國內外的測繪地理信息專家,是我國現代大地測量學的開拓者和帶頭人之一
。多年來
,他活躍在國際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的大舞臺,潛心鉆研
、刻苦拼搏
,取得了非凡的學術成就。由他推導的“1980大地測量參考系”整套參數公式
,被國際地球物理聯合會采用至今
;他主持的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舉世矚目
,為祖國贏得了崇高榮譽
;他攻克了現代大地測量坐標系統(tǒng)構建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確立了“1980西安坐標系”
;他主持建立的國家2000大地坐標系
,形成我國第一個高精度地心坐標參考框架,推動了傳統(tǒng)大地測量向現代大地測量的轉變
。陳俊勇院士豐碩的研究成果
,為推動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堅實基礎
。
王春峰指出,陳俊勇院士不僅是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還是測繪地理信息行業(yè)的老領導
,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的改革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80年代,陳俊勇院士擔起了國家測繪局局長的重任
。他按照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總體要求
,以求真務實的精神開展了大量具有探索性、開拓性
、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
。長期以來,陳俊勇院士心系祖國
、淡泊名利
,忘我地投身于工作和學習,充分體現了“熱愛祖國
、忠誠事業(yè)
、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
。當年
,他在奧地利獲得博士學位后
,為了盡快縮小我國測繪科技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謝絕了導師的挽留
,毅然回國
,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為提高我國的測繪科技水平付出了大量心血
。后來
,無論他擔任國家測繪局總工程師,還是科技委主任
,都沒有離開過測繪科研的第一線
,一直親歷親為,潛心從事研究工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在雖然年屆八十高齡
,依然老當益壯、勤勤懇懇
、孜孜不倦
,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事業(yè)默默地作著貢獻。他嚴謹治學
、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雷厲風行、講求效率的工作作風
;熱愛祖國
、忠誠事業(yè)的高尚品德,都使我們感到由衷的欽佩
。
王春峰強調 ,我們不僅要深入研討、發(fā)揚光大陳俊勇院士的學術思想
,而且要學習和發(fā)揚以陳俊勇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測繪科學家胸懷祖國、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腳踏實地
、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虛心學習
、精益求精的學術品格
,不畏艱辛、勇于攀登的創(chuàng)新精神
,為推動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
,為早日實現測繪強國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楊寶峰說 ,總參測繪導航局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合作源遠流長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中,兩局密切合作
,共同推進我國測繪事業(yè)的發(fā)展
。這其中的事業(yè)進步和諸多關鍵性成果都凝聚了陳俊勇院士的思想、智慧
、心血與汗水
。陳俊勇院士身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領導,卻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敏銳的學術思維
,堅持學術無界限
、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從推動全國測繪事業(yè)發(fā)展的高度
,高瞻遠矚謀劃發(fā)展布局
,在前瞻性科技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推動我國測繪科技進步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
楊寶峰指出,多年來,陳俊勇院士一直關心支持北斗衛(wèi)星導航的建設發(fā)展,親自編寫了《廣域差分GPS原理和方法》《世紀之交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及其應用》等著作,為我國自主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建設和應用推廣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和參考依據。近年來,陳俊勇院士提出,我國大地測量技術要從靜態(tài)、后處理、小范圍向動態(tài)、實時、大范圍方向轉變,為未來我國大地測量技術與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研討會上,陳俊勇院士發(fā)表了情真意切的感言,對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津生代表老一輩院士專家作了熱情洋溢的發(fā)言。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龔健雅院士和李建成院士,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所許厚澤院士,總參測繪導航局魏子卿院士、許其鳳院士和楊元喜院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劉先林院士,國家測繪局原副局長楊凱出席會議,紛紛對陳俊勇院士學術思想發(fā)表了真知灼見。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主任申倚敏宣讀了白春禮的賀信。中青年一代專家代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繼賢作大會發(fā)言 。國家局有關司局主要負責人
,總參測繪導航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代表,國家局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代表
,行業(yè)學會
、協會、有關高校的負責人和代表等參加會議
,并紛紛進行交流發(fā)言
。
研討會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測繪學會主辦,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國家局衛(wèi)星測繪應用中心協辦。
附:
德勤益壽 青松不老
——陳俊勇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側記

五月的北京惠風和暢,生機盎然。5月12日,測繪地理信息行業(yè)的“重量級”人物云集北京中國測繪創(chuàng)新基地,他們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發(fā)展中昔日或者現今的帶頭人和中堅力量。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學習研討測繪前輩的學術思想,以此慶賀一位老人的80華誕。
20世紀80年代,陳俊勇主持建立了1980國家大地坐標系、1985國家重力基準、1985國家高程基準,形成了我國第二代測繪基準體系。在平面基準方面,他結合衛(wèi)星大地測量資料對中國參考橢球定位進行了深入研究,執(zhí)筆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橢球體大地測量學教科書,為確立中國“1980西安坐標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重力基準方面,1985重力基準網布設使用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重力測量儀,使我國重力基準精度提高了近兩個數量級。在高程基準方面,他提出了縮短視距、提高視線的精密水準復測外業(yè)作業(yè)新規(guī)范,使其精度大幅提升。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雖已屆耄耋之年,但他敏捷的思維、俊朗的身形、溫文爾雅的談吐,令在場的每一個人贊嘆不已。大家紛紛送上真誠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發(fā)言中,大家用鮮活的實例、點滴的回憶,真實再現了陳俊勇院士在科學道路上一步步攀登探索直至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生軌跡
,以及他創(chuàng)新求實、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耿直正派
、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陳俊勇院士用自己的不懈奮斗樹立了測繪發(fā)展史上一座座豐碑,給全體與會者以強烈的鼓舞和深深的觸動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學界翹楚 引領航向
“學界翹楚”“開拓者”“引領者”……許多發(fā)言者用這樣的詞匯概括陳俊勇院士在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現代化發(fā)展中所起到的領軍作用。
許厚澤院士說,陳院士是我國現代大地測量基準建設的奠基者
,無論是建立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精化國家大地水準面
,還是海島(礁)測繪
、現代測繪基準工程建設等重大工程,都凝聚了他的思想
、智慧和心血
,他為推動我國傳統(tǒng)大地測量向現代大地測量轉變作出了杰出貢獻。他還是把我國測繪學科推向世界的開拓者
,極大地提高了中國測繪事業(yè)的國際知名度
。“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大師深厚的學識素養(yǎng)、精深的學術造詣
,看到了新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魏子卿院士說,陳俊勇院士學術思想先進、視野開闊、高瞻遠矚,始終瞄準國際前沿,跟蹤學科發(fā)展,以他敏銳的眼光抓住國家發(fā)展對測繪科學的新需求,推動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引領我國大地測量學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他堪稱科技工作者銳意開拓、求實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榜樣。
劉先林院士與陳院士相識多年,他覺得陳院士并不像大家印象中那樣嚴厲、不易接近
,而是“對人和藹可親”
。他在發(fā)言中說,陳院士不僅是一位大地測量學家
,更是一位思維超前的戰(zhàn)略家
。他總是能夠從戰(zhàn)略的高度與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考慮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推動了西部測圖工程
、1:5萬數據庫更新、海島(礁)測繪
、資源三號衛(wèi)星
、地理國情監(jiān)測等國家重大測繪專項的實施,促進了測繪事業(yè)的轉型
、跨越發(fā)展
。
德才兼?zhèn)?令人敬仰
除了杰出的學術成就,陳俊勇院士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品德,同樣是發(fā)言者津津樂道
、無比敬仰的
。
作為相識相知半個多世紀的莫逆之交,寧津生院士深情回顧了與陳俊勇院士共同學習、工作的難忘時光
,講述了陳院士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他英文
、數學奇好
,極度怕辣,不善生活自理
,除了做學問其他興趣愛好很少
,喜靜不好動,才子佳人
、伉儷情深……”只言片語便勾勒出一個鮮為人知的大師形象
。會場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在我們這一代測繪人中,陳俊勇院士年齡不是最大的
,但威望卻最高。他性格直率
,辦事雷厲風行
、講究效率,對任何事情都很較真
,不徇私情
,很多同志都受過他的嚴厲批評,但大家對他依舊很尊重
,原因就在于他有寬廣坦蕩的胸襟
。他的這種嚴厲,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對工作的極端負責
、對科研的求真務實,更是對同事和下屬的關心與關愛
。在我看來
,他不僅是一位學者與領導,更是一位生活中的長者和智者
。”寧院士這番話在與會者中引起共鳴
。
“我認為陳俊勇院士的四種精神和品格最值得我們學習。”李德仁院士說,“一是治學嚴謹
、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二是為人正直
、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作風
,三是胸懷寬廣、統(tǒng)攬全局的大家風范
,四是提攜后輩
、甘為人梯的人格魅力。這些都是廣大測繪科技工作者做人
、做事
、做學問的典范。”
楊元喜院士用一個“嚴”字概括了陳院士的學術理念和人格特點。“他對自己很嚴格
,凡事精益求精,從而成就了在國際大地測量學界的翹楚地位
。他對年輕人很嚴厲
,無論是做學問
、做事還是做人,都要求后輩嚴謹求實
、一絲不茍
,從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他學風嚴謹
,堅持真理
,自己動手做科研、寫論文
,筆耕不輟
,創(chuàng)新不止,為年青一代科技工作者樹立了楷模
。”
長安大學教授張勤在發(fā)言中回憶了這樣一段往事 。“有一次,我就關于在長安大學建立測繪碩士點的問題登門造訪陳院士
。聽說我來
,他特地從會議上抽身片刻,聽了我的匯報
,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
。告別時,他竟然送給我一盒從美國帶回來的開心果
。這讓我既意外又感動
。這樣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院士
,怎不令人敬慕
、愛戴?”
提攜后輩 甘為人梯
作為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教授,陳俊勇院士親自指導和培養(yǎng)了大批青年才俊
,目前活躍在我國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管理
、科研、生產一線的中青年骨干和測繪科技領軍人才
,很多都是在他的指導
、關懷與提攜下成長起來的。
“陳俊勇院士是我測繪人生后半階段的引路人。”國家局原副局長楊凱動情地說,“是他打電話令我從武測到北京接替他的國家局總工職位,是他要求我把精力從學校業(yè)務轉到全局科技管理上來,是他推薦我到中國測繪學會工作,開拓測繪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在陳院士的直接領導和指導培養(yǎng)下,我走過了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他是我人生道路的導師。在此,我要叫陳院士一聲‘老師’ 。”
龔健雅院士說:“我是陳院士關心 、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的直接受益者。他不僅給了我許多科研項目
,而且在我申評中國科學院院士過程中,他作為推薦人全力支持
。我曾經一度想放棄
,但他一直鼓勵我、幫助我
,給了我莫大的精神動力
。作為測繪界年青一代的院士,我要繼承陳院士開拓進取的學術思想和嚴謹細致的學風
,接好班
、站好崗,為測繪科技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
“學者只服從真理 ,學者要追求真理。”陳俊勇院士的這番教導一直激勵著張繼賢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成長為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
。“我1997年到研究院
,一直在陳院士指導下從事科研工作。他對科學的嚴謹與執(zhí)著
、對事業(yè)的忠誠與熱愛
、對工作的認真與負責、對晚輩的嚴厲與慈愛
,使我耳濡目染
、受益匪淺。在西部測圖工程中
,我深深體會到陳院士對事業(yè)的用心
、對人才的關心。在研發(fā)雷達測圖系統(tǒng)時
,我們的基礎相對薄弱
,壓力非常大。陳院士不僅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
,還親自和項目組一道
,從北京研發(fā)到合肥集成
、再到西安試驗,最后到橫斷山脈實際應用
,可謂是手把手帶領和指導我們做科研創(chuàng)新工作
,不僅成功研制了我國首套雷達測圖系統(tǒng),而且造就了一支雷達測圖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80華誕,是陳俊勇院士人生的一個新起點。讓我們衷心祝福他德勤益壽、心闊延年、青松不老!
矢志創(chuàng)新寫華章
——陳俊勇院士學術成就概覽

1984年訪問美國
陳俊勇院士是我國大地測量學科的開拓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是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世界著名大地測量學家。他與地球打了近60年交道,一生致力于近現代大地測量學、地球動力學及地學應用相關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在引領我國大地測量由幾何大地測量、橢球大地測量、物理大地測量等傳統(tǒng)學科向衛(wèi)星大地測量、空間大地測量和動力大地測量等現代學科轉變過程中功勛卓著,為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 ,我國許多重大基礎測繪工程
、大地測量科學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完善
,一直處于世界前列。
作為學科帶頭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測繪界的第一位博士,陳俊勇探索不息、創(chuàng)新不止,對大地測量學的基礎理論、時空基準以及相關技術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性、前瞻性研究,獲得了大批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為我國大地測量學科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對推動我國測繪科技創(chuàng)新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次、二等獎2次,國家和部委級優(yōu)秀科技圖書一、二等獎各1次,發(fā)表專著10部、論文300余篇。由于他在測繪科學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199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并連續(xù)8年被選為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7個執(zhí)行局成員之一。

1998年在臺灣進行學術交流
引領學科發(fā)展
在同行眼中,陳俊勇一直是中國大地測量這艘巨輪遨游科學海洋的“領航員”。
20世紀70年代,他結合衛(wèi)星大地測量資料,首次主持推算和提供了我國民用地心坐標轉換參數。他還對衛(wèi)星多普勒定位導航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極力促成國家局利用該技術測定中國地心坐標系參數,這些參數由國家局發(fā)布并在全國使用。
1978年,陳俊勇在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留學期間,推導出了“1980大地參考系”整套參數計算公式,該參考系被IUGG通過決議,在全球采用至今
。這是中國人首次為大地測量學科提供數學基礎。
20世紀八九十年代,GPS技術在國內廣泛應用
。但美國政府對未經其特許的用戶GPS實時定位加入人為誤差,使其精度大大降低
。為此
,陳俊勇組織開展了GPS廣域差分系統(tǒng)研究試驗,使我國GPS衛(wèi)星實時定位和導航精度達到1至3米
。隨著衛(wèi)星定位技術的發(fā)展
,他又提出在全國建立分布均勻的GPS永久性連續(xù)運行站(CORS),促使我國相繼在武漢
、北京
、烏魯木齊等地建立了GPS CORS站,形成了第一個GPS CORS站網
。
長期以來,我國沒有野外基線檢定場
,只能把在室內作過長度檢定的基線尺拿到野外進行長度基準測量作業(yè),勢必產生系統(tǒng)誤差
。為了提高我國長度基準的可靠性并與國際長度標準接軌
,陳俊勇組織并與芬蘭合作在北京建成了我國第一個野外標準長度基線檢定場。
他還研究并提出了根據中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需求,在不同地區(qū)布設不等精度、不等分辨率的高程異常控制網(GPS水準網)的方案,并親自組織實施了這一巨大工程。
自1994年擔任國家局特邀顧問、科技委主任以來,陳俊勇在更廣泛的領域、更高的層次上,以全局和戰(zhàn)略的眼光、前瞻的思維,不遺余力地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發(fā)展奔波操勞、建言獻策。2005年,他向國務院提出了設立以精化和統(tǒng)一我國海島(礁)坐標為基礎的海島定位和測圖專項的建議,得到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
。2009年
,海島(礁)測繪工程正式啟動,如今已獲得首批成果
,為我國海洋資源開發(fā)和海洋權益保護提供了保障
。他還提出了西部測圖工程、1:5萬數據庫更新
、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資源三號衛(wèi)星發(fā)射與應用、地理國情監(jiān)測等國家重大測繪專項建議
,并擔任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為工程實施提供技術指導與咨詢服務。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
,促進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的戰(zhàn)略轉型和科學發(fā)展